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收获颇多。这既是各方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有新医改机遇眷顾的因素。
2012年到了,该做些什么准备呢?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去年业内专家、资深人士、政府官员所做的诸多报告显示,跨国企业的技术垄断、本土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以及临床使用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付诸努力。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我国各地区间经济水平、人口结构、流行病学及医疗条件差异很大。未来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将主要面临三大制约因素: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普遍技术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产品集中在低附加值品类上,高端产品仍主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万多家,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产业集群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医院流通渠道不够透明,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立医院关系,而不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这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1中国医疗行业年度报告蓝皮书》(2011年10月发布)
高端产品仍待破局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人工关节进、出口额分别为9901.63万美元和3628.12万美元,贸易逆差达到6273.51万美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人工关节贸易逆差额。目前,我国医院采用的人工关节大多是强生、捷迈和施乐辉等外资公司的产品。进口人工关节价格昂贵,且进口产品是按照欧美人种的骨骼特点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与国人骨骼不匹配等问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于2011年10月完成的《中国CT市场发展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各省(市、区)都存在一定量的CT二手设备(约占总量的11%);需要更新换代的CT机约占总量的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