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它与艾滋病、血吸虫病并列作为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三大传染病。据统计,我市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4万余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万余人。
目前,结核病在防治上面临很多难题。一是诊治难度大,管理难度大。由于结核病人80%在农村,经常流动,在管理上难度大,造成难、复治病人大幅度上升。二是费用高。三是未实行归口管理,导致一些医疗单位用药“乱劈材”,治疗不规范,耐药结核病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控制难度加大。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称,专业诊治机构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目前,我市大多数区县结核病防治所房屋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就医环境较差,群众意见大;医务工作者防范措施简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控制与防御能力,工作压力和风险很大。二是结核病防治工作存在较大的经费缺口,不利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每个职工均为一人多岗,任务重,压力大。
“一个结核病人每年可传染10—15个健康人,其中2—3人会发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一直战斗在结核病诊治第一线的罗晋说,近年来结核病人逐渐增多,耐药结核病人也不断攀升,死亡病人也越来越多,全国每年死亡在13万人左右。
“全社会应广泛关注结核病的发展,加大投入,加大管理,让结核病防治有序化。”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加强工作环境和生物安全,增添设备,提高能力,共同推动结核病防治走向有序化。
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应高度重视,推动《结核病》的修订和配套法规的出台,明确落实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等职责与任务,加强结核病药品的归口管理,防止乱流通,制定奖惩机制,完善长期规划,才能及早发现、规范治疗,从根上控制其蔓延,使结核病防治成为有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