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诊断为癌症或者疑似癌症的患者,通常都会跑很多家大医院,找好几个科室的专家教授,多听听意见和方案,或许能给痛苦的治疗带来一些信心。可有时,听多了却更迷茫,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常常会给出的不同治疗方案。“先介入后化疗”或者“先放疗后开刀”,难道如此复杂的问题,非得让身心疲倦的患者做出判断吗?
但是实际情况不该如此。肿瘤医学的最新趋势应该是,不同医学学科之间的分歧应该由医生来解决,而不是交给病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成立“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6名外科医生、12名内科医生公共管着一个病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门诊按照肿瘤的部位重新划分,把化疗科、放疗科、外科、中医科四大科混编入内。强调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打破了医院内部科室之间无形的门户之“墙”。
过去,会诊制度一直存在于上海各家医院内,但是由于科室考核制度,市场竞争等理念的引入,学科对于病人资源的争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于是,一个糟糕的“怪圈”出现了:一个肺癌病人在医院看病,如果来到内科,医生可能给他化疗;进入外科,医生可能给与手术;若进入放疗科,医生则可能给予放疗——哪个科室都不愿意放掉他。往好处想,这是各个科室的医生想法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同,往坏处想,则是经济利益和创收心理在作怪。对于病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治疗,尤其是对一些病情复杂、诊断困难的患者。
在2006年至今的这段时间内,“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发现了9例尚处于癌前病变状态的患者。“这在过去非常罕见。”陆舜说。由于外科医生微创检查技术和方法的引入,肺癌诊断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使得早期发现肺癌成为可能。65岁的张先生住院治疗晚期纵膈肿瘤伴广泛性淋巴转移,先经过20天的放疗、化疗,出院3周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多科的医生负责“交叉穿插”,而他本人却没有换过一次病房,都是“医生围着病人转”。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胸科医院领导关心支持下于2002年2月5日纳入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第二批的建设项目,同年5月8日正式在胸科医院成立,2006年4月随新病房楼的落成而投入正常使用。通过贯彻肺癌的多学科规范化诊治,临床医学中心救治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复杂疑难重症患者;承担全市乃至全国的干部保健工作,并通过远程会诊及合作办医,不断扩大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专家门诊时间:
时间 科别 类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上 临床中心 专家门诊 罗清泉 周 箴 陆 舜 周允中
申屠阳
午 临床中心 特需门诊 廖美琳 赵家美
下 临床中心 专家门诊 简 红
午 临床中心 特需门诊 陆 舜
周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