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并非正确预防手段
秋冬季天气变化时,容易使脑血管痉挛、弹性下降,导致脑血管疾病多发。血压忽高忽低的波动,也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为应对这种季节变化,很多老年人选择“输液”预防脑血管疾病,药液功能主要为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等。马青峰说,这些药物确实能改善体内的微循环,但由于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有限,代谢后就没有效果了,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年龄,吸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有数据表明,糖尿病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倍。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血管弹性变差,应该有定期检查的意识,发现问题后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吃抗血栓药物,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此外,支架介入手术和颈动脉剥脱手术也是脑动脉狭窄患者预防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治疗方法。
多吃深海鱼
可以减少中风几率
动物脂肪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心脑血管产生不利的影响,但鱼油例外。荷兰最近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0-69岁之间,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比那些不吃鱼的人,在往后十五年内中风的机会要少一半。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缨说,鱼油里含有 omega-3脂肪酸,它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大脑血管阻塞。
我们平时烹饪所用大部分植物油都是不饱和脂肪酸,比如豆油、
花生油、玉米油亚麻油等,这些油属多不饱和脂肪酸,缺点是易脂质过氧化,除了会使人显得衰老还易致癌,因此单不饱和脂肪酸在这方面就显示出了优势,橄榄油和山茶子油都就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同品类油的摄入不仅要适量,还要均衡,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科学食用比例是1:1:1。
多吃蔬菜保护脑血管
蔬菜和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等。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钾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参与酶系统的活动,对脑血管起保护作用。胡萝卜素能够防止胆固醇被氧化成有害形态,进而堆积在血管内,造成血液凝块。建议脑血管病人每天进食新鲜蔬菜的量不少于8两,水果2—4两。蔬菜以新鲜、深绿色或黄色为佳。草莓、橘子、猕猴桃含维生素C较多,芒果、杏含胡萝卜素多。李缨说,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钾较高。牛奶、酸牛奶等含钙丰富,都是脑血管病人比较理想的食物。
限高热、高脂、
高盐食物摄入量
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在体
内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人体型肥胖者较多,再加上平时运动量不够,因此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三餐吃七八分饱即可。
高血脂、动脉硬化也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类人群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一定要严格限制。肥肉、动物油脂、内脏、奶油、黄油以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这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植物油时也要注意用量。
对脑血管病人来说,限制食盐用量显得尤其重要,膳食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每天用盐量应该降到10克以下,最理想的是6克左右。装满一个啤酒瓶瓶盖大约就是6克。那些口味偏“重”的朋友,更应该注意限制食盐的用量。
戒烟限酒少饮咖啡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心脏传导系统损害,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也使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及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加。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主要因素,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水平非常高。
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酒精对血管起着扩张作用,使血流加快,脑血流量增加,因此酒后常常出现急性脑溢血发作。咖啡不但具有兴奋作用,而且可以引起脑血管收缩,使大脑血流量逐渐减少。所以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如果经常饮用咖啡,很容易使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