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爱宝医疗器械销售部

医疗器械:检验医技、基础设备、手术治疗、监测护理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超七成乙肝患者担心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
新闻中心
超七成乙肝患者担心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
发布时间:2013-11-20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专家:宜选择强效低耐药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法治愈,但通过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多数情况下乙肝病毒可获得持久的控制,疾病进展可被有效延缓。但是,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其中,只有不到两成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
  逾七成患者担心耐药
  对于抗病毒治疗,患者有一些自己的担心。2011年的一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76.28%的患者表示担心发生耐药,认为耐药是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负担;而逾六成接受调查的乙肝患者则担心长期抗病毒药物带来的副反应。
  据了解,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类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有5种,我国已有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四种药物。这些药物都需要长期使用,但长期用药可能伴随病毒耐药、药物副反应等风险。
  发生耐药后再换药,可能导致多重耐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崇雨田教授对新快报记者表示,预防耐药的一个关键就是在治疗一开始选择强效低耐药药物。最新美国和欧洲的乙肝防治指南也都强调抗病毒治疗要首选强效低耐药药物。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在初次治疗选药时,往往仅从药物价格的角度来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因而没有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逾八成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低效高耐药的药物治疗,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美国、欧洲,高达七成以上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治疗。

  崇雨田指出,“等到耐药发生时再采取挽救措施,即使换成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也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耐药检测和调整治疗方案都意味额外的费用,这是得不偿失的。”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指出,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最好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
  一项全球最大规模关于口服抗病毒药物10年安全性观察研究在中国入组了5333位患者,在中国的四年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俗称的“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强效低耐药药物不但疗效高于其他低效或高耐药药物,而且耐药率低,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