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的老化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和遍布全身的大小血管。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细胞逐渐减少,并且伴有脂肪组织、钙盐和脂褐素的沉积,心肌膜增厚和纤维化等。血管的老化,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内腔变得狭窄,血管壁的厚度和硬度增加、弹性降低,导致血液流量减少,血液循环的周期延长,造成供应组织的氧气量不足。一般说来,心血管系统的老化开始最早,从25岁起心脏的功能就明显降低,血压也有增高的趋势。25岁青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可向细胞输氧4升,到70岁时可以下降一半,只能送氧2升。
呼吸系统的老化 呼吸系统中,肺脏的衰老变化最为明显:肺泡壁变薄,弹性降低;肺泡壁的微血管减少;肺泡腔增大;细小支气管有扩张的趋势,整个肺脏弹性降低。再加肋软骨骨质硬化,胸廓变硬和下降,肋间肌和腹肌活动能力减弱,导致通气功能大大下降。一个明显的标志是,老年人肺泡的残气量增多:60岁健康人的肺泡残气量,几乎是30岁健康人肺泡残气量的一倍。呼吸功能减退,又加重心脏功能的变化,形成心与肺的退行性相互作用,是衰老过程的重要环节。
中枢系统的老化中枢系统的老化,表现在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细胞里面的脂褐素等物质沉积,神经反应和传导速度降低等。这些衰老变化。木仅表现为思维和运动功能的弱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机体功能有全面的影响,往往由于内环境的稳定性发生紊乱,导致代谢改变、脑部和心肌的供血供氧障碍,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此外,老年人的消化、内分泌、免疫、运动等各个系统都有相应的老化。各个系统的老化又彼此影响,特别是体内各种酶的含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形成了整体生理功能的全面老化。
以上生理老化的结果,直接造成老年人摄入氧的量降低,运送氧的能力降低,利用氧的效率降低,使整个身体组织处于程度不同的慢性缺氧状态。
Woiwitz等在 1969年测出:老年人每增加 1岁,动脉血氧分压平均降低3mmHg。见下表。
年 龄
|
动脉血氧分压(mmHg)
|
20~29
|
84~104(94)
|
30~39
|
81~101(91)
|
40~49
|
78~99(88)
|
50~59
|
74~94(84)
|
60~69
|
71~91(81)
|
另外,据Adamer等测定88名70岁以上老年人(国外伤卧床),动脉血氧分压为67士13.7mmHg。
笔者曾测定工作单位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不同年龄健康医护人员的动脉血.氧分压,也都符合这个规律。见下表。
不同年龄健康医护人员动脉血氧分压均值
年 龄
|
动脉血氧分压(X±S.mmHg)
|
2130
|
91.3±1.3
|
3140
|
88.1±1.2
|
4150
|
83.2±1.1
|
5160
|
81.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