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空气净化器/爱宝医疗

各种型号的空气净化器

新闻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家称,广州想要告别灰霾天气
新闻中心
专家称,广州想要告别灰霾天气
发布时间:2013-01-17        浏览次数:30        返回列表


 

专家称,广州想要告别灰霾天气,乐观估计至少也需要20- 30年的时间。

头顶灰霾的广州人,你多久没见过澄澈碧蓝的天空了?你多久没有看过绚烂的星空了?专家指出,即便广州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60个亿来治理空气污染,即便每天有1200多万人充当这个城市的移动吸尘器,但想要彻底告别灰霾天气,我们至少还需要等待20-30年的时间。

新闻背景

4月下旬,广州市对外宣布,计划5年内财政投入60个亿治理空气污染,P M 2 .5监测站点要从现在的10个增加到50个,气象部门在亚运会前已经在广州塔建立了气溶胶垂直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至今。未来5年广州空气质量整治的多个重量级方案也首次曝光。

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对外公布的《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未来五年广州将通过开展十大防治行动,采取八大保障措施,落实5659项防治项目,计划在2016年年底,实现广州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 M 10)平均浓度下降12%,PM2 .5下降7%,二氧化硫下降12%,二氧化氮下降10%以上的空气治理目标,让灰霾、酸雨、臭氧等突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

不过,气象专家表示,广州主要的空气治理目标是治理灰霾,而灰霾天气的本质是细粒子气溶胶污染。治理细粒子气溶胶污染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诸如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治理耗时50年以上,广州想要彻底告别灰霾天气,需要广州的P M 2 .5年均值从现在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0微克/立方米以下,这至少需要20-3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城市记忆

一个老广州的生活记忆

曾经的广州,不仅有蓝天、白云、星星,还有彩虹

受访者:陈本(广州本土画家)

出生于1959年的本土画家陈本,并不像气象部门那样可以出具一份空气质量演变的曲线图,他关于这座城市的空气记忆,更像是一幅幅色彩鲜明的油画,只不过早期的调子绚烂,后期的调子压抑。

小时候的陈本,一直生长于老广州核心城区的长寿路,作为当时标志性建筑的两座水塔,其中有一座就在陈本家附近。“我们家住的是一幢三层小楼,三楼有一个很大的阳台,天气热的时候,我就跟外祖母搭一个简陋的床睡在阳台上,一边扇着大葵扇,一边数星星。有时候数着数着就睡着了。有的时候,感觉天空深不见底,仿佛要把小小的自己给吸进去,突然间还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

陈本回忆,七八岁时自己唯一的娱乐似乎就是放风筝。“我们家的屋顶,是整条街里最高的,因此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在屋顶上放风筝。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早上五六点钟太阳升起时,天空是金黄色的。中午,头顶是仿佛停滞的蓝天和白云。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天空慢慢由蓝色变成紫色、红色,直至最终天黑。”除了色彩,另一个让陈本感受深刻的是,由于没有高楼的阻挡,他几天每天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远处的水塔和越秀山,甚至山上的树。当越秀山绿色的背景中冒出一个个红点时,陈本知道那一定是木棉花开了。让陈本念念不忘的是还有几乎每年一遇的越秀山彩虹,如今却已经几十年未见了。

1976年,初学画画的陈本经常去东湖公园、流花湖公园、荔湾公园一带写生。陈本说,那时候公园的树叶并不像现在是灰色的,春天翠嫩、夏天葱郁、冬天微微泛黄,春花一开更是漂亮得无法形容。但到了90年代末,不仅整座城市变得灰蒙蒙的,公园的树叶也慢慢变成了灰色,从那时候开始陈本也不再去公园写生了。

在陈本的印象里,广州空气最差的年份是在2000年前后。“回家用毛巾一擦,鼻子里都是黑的。为了对抗灰霾天气,家里每周要炖一到两次猪红或猪肺汤。”即便如此,和不少广州人一样,受灰霾天气影响,陈本还是患上了难缠的过敏性鼻炎。“典型的富贵病,逼着我逃离这座城市去旅行。基本每年都要复发好几次,但是一离开这座城市去到云南或欧洲,马上就好了。刚一回来,搞不好就又复发了。”

陈本感觉,亚运会之后广州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般湛蓝的天了,他寄希望种更多的树和草来改善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甚至开玩笑地说:“真希望回到旧社会,广州的街头跑的不是汽车是马车。”而出于对这座被灰霾覆盖城市的心痛与祭奠,陈本还特别创作了一幅画:画中整个城市都被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地面的建筑仍在疯长,水里的鱼只能飞到半空去恋爱,而一片灰霾之中射出那道金色阳光,则是陈本给予未来的期望。

历史流变

广州大规模空气污染始于改革开放之后

对于1990年后来到这座城市的新广州人而言,广州的空气似乎一直是这么糟糕的,甚至有点“久居沆瀣而不见其脏”,诸如我国每年因为空气污染而导致的超额死亡达17 .8万人这样的数据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2008年钟南山院士说“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才一语惊醒一座城。

原本湛蓝的天空是如何变成头顶的阴影,又如何将我们的肺浸染成黑色?在广东省气象部门原首席专家吴兑看来,空气污染并非一日之弊,广州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灰霾是空气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表征,从广州地区的灰霾日记录来看,1954-1960年,一年平均才2天灰霾日;1971-1980年则一年有17天;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灰霾日天数直线上升,1981-1990年期间,年灰霾日一度达到116天。1997 年达到历史最多的200天。2004年达到本世纪最多的142天。

对比吴兑出具的一份1989年及2004-2011年9年的空气质量监测记录,1989年的广州,P M 2 . 5和PM10的值甚至要高于2011年,也就是那时候的空气质量比现在还要差。然而这个数据产生的年份,距离陈本到流花湖写生的1976年,只不过是短短的13年的间隙。

根据吴兑的统计,2004-2010年期间,PM10有接近一半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浓度限值(70μg/m 3),而PM2 .5年均值全部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限值(35μg/m 3)。在空气质量最差的的2004年,PM2 .5和PM10的数值分别达到了88.8μg/m 3和143.6μg/m 3的峰值。

由于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03-2005年期间,广州民众和媒体普遍不满现行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政府治理灰霾,并催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治理措施的出台。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到,2004年、2005年之后,广州的空气质量开始持续好转。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广州的灰霾天数为131天。 2008年全年的灰霾日下降为110天左右,但广州人一年有1/3的时间处在灰霾天气里,再加上“广州人黑肺”一词的传开,还是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

2010亚运会前后,广州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治理灰霾天气,空气质量达到了2004年以后的最佳水平。不仅PM2 .5和PM10的值分别下降到39 .4μg/m 3和51 .9μg/m 3的。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2010年广州全年有287天能看到蓝天,约占全年的79%.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新增了PM2 .5和臭氧等空气质量监测指标。3月8日,广东率先按照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珠三角首批17个自动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广州和深圳两市的监测结果也在同一天发布,珠三角成为全国首个公布P M 2 .5的城市群。但与此同时,监测数据却显示,2011年广州P M 2 .5和P M 10监测值,相比过去3-5年有所反弹。钟南山院士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2012年上半年广州的灰霾天气甚至有加剧的趋势。

现状影响

每个广州人都是一部移动吸尘器

从1982年监测T SP,到1996年监测PM10,再到2012年的PM2 .5,与空气质量恶化相伴随的还有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演变。吴兑指出,由于过去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只有三个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不包括与灰霾密切相关的细粒子P M 2 . 5、P M 1、P M 0 . 5等细粒子,使得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并不能反映空气污染的实际程度。因为造成广州空气污染及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是细粒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也主要是细粒子污染。(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从2004年-2011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广州空气污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PM2 .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51%-79%,比1989年的观测比值要大得多,灰霾的细粒子污染特征明显。而且细粒子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从上世纪 80年代的4 6 %增加到2 0 1 0年的接近80 %.”根据吴兑及钟南山的研究,一般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粒径在2 .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粒径在2 .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会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肺癌。

吴兑研究了广州1954年-2005年根据城市观测站大气能见度资料得到的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发现灰霾天气增加后7-8年,肺癌死亡率明显上升,两者有大约7-8年的时间滞后相关。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灰霾天气里,每个广州人都变成了一部移动的吸尘器,在帮助过滤这个城市的空气。

而根据吴兑的最新研究,原本被忽视的另一个空气污染元素———黑碳粒子,对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小觑。它附着在人类红细胞上面,由于其大小只有人类红血球的百分之一,因此可以跟随红细胞到达人体各个部位,催化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并生出大量有害物质。而对气溶胶是否会传播疾病的担忧,由于新近发现其表面的凹槽可以凝结出水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也变成令气象专家和医生头疼的现实。

治理目标

告别灰霾,广州至少还需要20到30年

在吴兑看来,广州灰霾天气的调控,需要根据目前认知的灰霾形成机制,细粒子多数不是直接排放的,而是气态污染物转化的,因此治理灰霾,应该以控制细粒子前体物为主。而细粒子前体物主要来自三部分,交通源、工业等高温燃烧、挥发性有机物。交通源又主要包括油品质量、汽车尾气、加油站挥发与交通顺畅度。地面扬尘、建筑扬尘都是粗粒子,不是细粒子,治理措施中不宜放在主要位置。对于工业高温燃烧产生氮氧化物的治理,安排低氮燃烧和末端脱硝都是有效的。

对于交通源的控制,吴兑认为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是提升油品质量。在炼油过程中去除硫化氢、二硫化碳和硫化羰等硫化物,使得油品含硫量下降,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其次,就是汽车尾气的控制,主要通过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来实现。加油站控制油品挥发也非常重要。交通顺畅也是重要的减排措施,我国大城市目前路面严重拥堵,一脚刹车一脚油的怠速行驶是高排放的,需要通过优化路网来实现车速正常的低排放行驶方式。此外,挥发性有机物是细粒子的重要前体物,控制装修、喷涂、印刷、化妆品、家具、制鞋等溶剂使用也十分必要。而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大型城市群而言,由于灰霾天气(细粒子气溶胶污染)的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区域联防联控最重要的措施是节能减排。

 
 


上海爱宝家用医疗器械店,价格低,型号齐.
电话:021-66187008 13585646082
详情点击官网:(爱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