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对于每一位在露天停放车辆的车主来说,最怕的就是在太阳正午时钻进车内了。除了闷热之外,各种车内材质的混合味道会把人呛得头昏脑胀。其实,不用在在太阳暴晒下,即便在阴凉地方,即便在天气凉爽季节,有些车辆的车内异味儿一样严重。对于这样的车辆来说,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今年3月1日,由国家环保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对新车内的苯、甲醛等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设定了限值,此前一直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三无状态”的机动车车内空气质量从此有了“国标”。应该说,对于那些感觉车内异味大、担心车内空气质量有问题的车主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指南》让他们看到了维权的希望与保障。但事与愿违的是,《指南》实施近两月,却引来了业内和广大消费者的不少质疑。
首先,有人认为《指南》只是作为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标准,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其次,业内人士普遍反映,《指南》所制定的标准过于宽松,依据这个标准,对消费者的保护作用也有限。
此外,记者了解到,假如消费者果真碰到了汽车异味问题,想依据《指南》维权,投诉路径也很不明晰。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车内空气进行监测或检测的机构,亦无法出具具备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这无疑又在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上设置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投诉路径不明确
为了弄清楚车内异味的维权路径,记者以消费者名义先后联系了环保、质监等多个可能与之相关联的职能部门。
记者首先联系了12369环保热线,该热线给记者的回答是,车内异味过大属于汽车质量问题,应该向质监部门投诉。12365质量技术监督热线回答记者,质监部门只能受理具体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对空气质量的监督不属于质监部门的职权范围。记者随后又拨通了其他的投诉热线,值班的接线员提示消费者,应该先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车内空气检测,并让该机构出具污染超标的检测报告,然后再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联系多个职能部门进行咨询,记者依然没能搞清楚到底该向谁投诉,于是依照热线工作人员的提示,开始寻找有资质的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不明确
汽车有问题,大部分车主第一时间会找4S店,于是记者首先联系了一些汽车品牌的4S店。经过询问,几乎所有4S店的回答如出一辙——我们店没有车内空气检测的项目。某品牌4S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店只能提供针对车内污染的臭氧除菌服务。“据我所知,没有一家4S店能提供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服务,也从未听说有消费者提出这样的要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上网搜索,找到了一些可提供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公司,但这些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多以室内空气质量和建筑工程环境检测为主,同时附带可以检测车内空气。以北京某公司为例,其只具有检测环境空气、水、噪音、室内空气的资质,而没有检测车内空气的资质。然而,该公司的检测项目中也包括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因此也在对外承接车内空气检测业务。“和室内空气检测一样,我们用同样的仪器检测车内污染是否超标,收费标准也是相同的,即每个检测项目收费100元。”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可以出具检测报告,但只能作为参考,并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凡是来做检测的车主,很少是为了打官司的,都是为了检测给自己看的,只当给自己吃个‘定心丸’而已。”该工作人员坦言道。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一家专门针对车内空气进行检测的机构,多数检测机构由于不具备专门资质和权威机构的授权,只能出具参考性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而该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关执法部门的认可。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告诉记者,要开展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业务,必须依据计量法的要求申请相关的国家计量认证。“由于标准今年3月才开始实施,因此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检测机构拿到相关资质。”
检测条件待明确
另据记者了解,与室内空气检测相比,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项目更多,操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指南》中提到的乙醛、丙烯醛等指标,按目前室内空气检测的方法还无法检测。同时,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有其特定的前置条件要求。根据《指南》规定,采样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须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九座以下载客车辆的采样过程还要求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整个采样过程都要保持恒温、恒湿,还要保证足够的空气清洁度。
据宋广生介绍,要满足这样的检测条件,光前期的设备投入就需要300至500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则坦言道,按照目前国内空气检测机构的现状来看,《指南》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难度。
上海爱宝家用医疗器械店,价格低,型号齐.
电话:021-66187008 13585646082
详情点击官网:(爱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