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谢某这样的器官捐献者,在中国其实并不少,然而与庞大的急需供体移植的患者群体相比,中国的器官移植现状目前仍是远远的供不应求,这也造就了许多患者对器官分配问题的不理解。目前,我国的器官分配政策效仿了欧美国家,并且已经在确实的实行当中。器官捐献的分配应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器官捐献给最需要的人,这与社会开始关心弱势群体的舆论转向有分不开的关系,也是捐助的精神所在。
关注弱势群体
国内儿童肾移植手术逐年增多
小林(化名)是一名11岁的IgA肾病患儿,2013年6月2日,他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了异体肾移植术,在这之前的3天里,他曾发热达39度,期间癫痫发作抽搐4次,急诊CT提示右侧额顶叶及左侧颞枕叶片状低密度影。而移植手术所提供的肾,正是来源于谢某,她所捐献的一对肾,其中之一经由网路分配系统分配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林从排队接受供体到开始手术,一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采访过程中,小林玩起了桌上的饮用水,左手还放着当天体检抽血用的留置针
据统计,我国年均儿童肾移植量不超过全部肾移植总数的2%,而国外是5%到20%。还有数据表明,依照全国器官捐献的总例数,我国共有5到6万例的肾移植手术,但真正意义上,全国近30年只做了851例儿童肾移植,年均例数很少,而美国一年就有800到900多例,两个国家年均量相差很大。一方面,这与儿童肾移植的手术难度有关;另一方面,从手术费用以及家属的负担能力方面考虑,一般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患儿才会选择手术。
事实上,儿童肾病透析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长期下来也给患病家庭带来沉重家庭负担,儿童肾移植的效果比成人好,所以国外会优先帮儿童进行肾移植,而手术的真正阻碍,是儿童肾移植的手术难度。
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改善,国内的肾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近30年我国800多例儿童肾移植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80多例,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10岁以下的小儿肾移植术大多数在中山一院,大约20例,这也说明低龄儿肾移植术目前在国内已经相当成熟。
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器官移植中,在器官分配方面,对儿童有加分的优惠政策,我国的网络分配系统对等待移植儿童的评分也有相应的加分,在其他条件与成人等同的情况下,儿童能优先获得器官移植手术。
儿童终末期肾病靠透析并不理想
肾移植可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11月14日,小林回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诊,记者询问其恢复情况,他的妈妈也比较轻松地回答,说基本已经恢复。这样的轻松其实来之不易,当时小林在手术前被检查出肺炎,这是肾移植的禁忌症,提示手术风险会增大,然而当时的情况根本不容耽误,如果不尽快行异体肾移植术,小林的情况将十分危险,医院和家属都为了这个患儿付出了许多心血,尽管如此,小林的术后恢复也并非一帆风顺。
术后的前几天情况还算稳定,直到小林突然出现了腹泻,最严重的时候拉出来的基本都是血,小林妈妈甚至想过要放弃。术后第十天,经过积极治疗,小林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其后,小林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