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传播学教授进一步找来62名大学生阅读电脑分析过的网上自我描述,发现他们判断自我描述真实性的方法有两招:一是看长短,认为写得越长越真实;二是代词的选择,描述中写“我们”就会激发信任感,远多过写“你”等代词。这样识别出谎言的概率如同抓瞎,与电脑相比简直“弱爆”了。
惠特本补充说,人们一般会假定别人是诚实的,但网上骗子多如牛毛,并不会替你着想。这在网络交往中尤为明显——看到对方的靓照后心跳加速,我们就把怀疑放到一边,甚至没想到照片跟真人很可能有差距。
要提升网上防骗的本领,人脑要向电脑学习,综合各种手段解读网友的资料。惠特本总结出4个简单的步骤:
1.自我描述越长越真实。丰富的自己描述还可留作日后交往中进行确证的资料。相反,说谎者不愿意写那么多,因为谎言需要越说越大,会给自己挖一个大坑。
2.检查所有资料的一致性。网友的自我描述应该与其他资料吻合,你不要只是把自我描述从头读到尾,而要结合其他资料看,确保各处都相符。如果你有意跟这个人发展关系,不妨把资料拷到搜索引擎上搜搜看。
3.注意网友有没有刻意回避消极情绪。有意误导你的人会尽量避免令你产生消极的联想,只想让你体验到温暖、暧昧和舒服,感觉“一切都好”。如果你感到对方积极得不现实,那么很有可能根本不是现实。
4.小心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异常增高常常意味着对方想让你感到情感上的亲密,但其实并不真诚。